2017-04-24 - 潘祖健, 智慧城执行长, 盛裕控股集团 - 丁维扬, 技术执行官,台湾微软

整体性的安全- 亚洲随工业4.0复兴的成功关节

过去的亚洲, 未来的亚洲, 人多的亚洲

盘古开天至工业大革命, 亚洲一直是经济与科技的中心点。单单是宋代的中国就占了世界的生产总值的80%。

然而18世纪工业大革命之后,西方国家通过科技创新, 在经济和生活素质上迅速地超越了亚洲。

二战后, 亚洲国家的经济与科技摆脱了封建的包袱,先后改革。现在也有望回复昔日的领先地位。根据亚洲发展银行 的估计, 在2050年,亚洲其中有30亿人口可享有西欧目前的生活水平; 亚洲的生产总值也能达到全球的50%。

工业4.0

低劳资成本当然也是这几十年来亚洲复兴的推动力。可是科技创新更是亚洲在工业4.0大趋势里的主要成功因素。亚洲在工业物联网的投资与发展是这趋势的最好验证。市场调擦名家,Frost & Sullivan 估计亚太的工业物联网的市场会在五年内猛增5倍(至150亿美元。)

云端技术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、速度和深度搜集、储存和 分析数据,因而能够发现之前无法察觉的微弱关联性,并且找 出原本复杂到无法理解的系统内部运作情况。在云端运算和高 级分析能力的支持下,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基因技术、材料科 学、3D打印等领域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。

云端技术与行动装置的结合,使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,从任何 地点取得信息,并与他人联系,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无限的空 间,可以重新想象经营企业、联系客户、管理人力、购买货物 与组织供应链的方式。
 

崭新的繁荣, 崭新的挑战,整体地处理

繁华盛世也存有些隐忧。 潘祖健之前在 文章“智慧城的四骑士”里提到治安会是亚洲未来数十年里最大的挑战之一。治安能分两大类-》 实体安全与知讯安全。 可是在物联网与互联网时代, 两类治安之间的楚河汉界也模糊了。如果要有效地应对治安上的挑战, 亚洲社会就得同时间地面对它们。我们得积极地设计出整体性的安全战略与解决方案。

齐家治国平天下 整体性的安全概念

让我们用实际例子来了解这整体性的安全概念。 我们先以人数为出发点-》在2017年,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此前预测,2017年春运整体客流量将达到29.78亿人次 ; 在2050年- 亚洲的人口总数可达50亿。 在 “人潮汹涌“的冲击下, 保持治安是各国,各层政府的一大挑战。 这挑战不止限于因犯罪案件与人口直线比率,而随着人口增长那么简单。 在未来亚洲的大城市, 市民回来至不同的族群。 我们能从历史上体会到当不同文化, 宗教与经济背景的族群在同一个有限的空间互动时, 很容易发生误解,摩擦与争议。

这显然不是一个单以增加保安团队人数可以解决的问题。科技是解决人口所带来的安全挑战的之中主要关节。 面部识别, 大数字分析 与 运算- 安全科技日新月异, 让治安团体能突破人力所带来的局限, 大幅度地提高治安效率。 在繁荣与多人口的未来, 安全科技是一个亚洲不可缺的架构。

要成功地执行整体性的安全概念, 亚洲各国也需同时关心建筑,城市规划与治安的关系。 好的城市规划得融入实体安全与知讯安全的考虑。这包括实体安全 (如公共设施是否有足够的灯光, 公安组织地点分配等等), 还有知讯安全对网络的架构方面的需求。ICT 规划 也应该是城市顶层规划的重要环节。

道高一尺魔高一丈

另一方面,物联网与互联网科技也能沦为不法之徒的武器。  根据致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(Grant Thornton)的一项调查显示, 在2015年,在亚太地区发生的网络攻击造成的商业损失高于813亿美元。 这数字超过了北美和欧盟 (北美和欧盟个别的损失估计只有200亿美元。)

随着物联网与SCADA系统的互动, SCADA系统也成为网络攻击的一大目标。 趋势科技报告(2016 Global Roundup Report)亚太计算机病毒事件比其它地区严重。 当中Mirai botnet也侵入10万台物联网仪器 (IoT devices)。

微软云惠天下

在这物联网与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, 亚洲不能重复历史的错误, 再次自我封闭。 要达到云惠天下的佳境, 微软提出了三个概念: 可信云, 负责云, 与包容云。

可信云

随着数字化的程度日益提高,我们所产生、收集的个人资料, 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。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提高云端服务的 效能,用来制造更好的产品,也可以帮助各国政府、企业和研 究者更加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。
有了这些数据,透过云端彼此链接的的日常用品可以产生互 动,并做出可以改善生活质量,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以及推动新 型公共服务的事情。
云端运算所支撑的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,在帮助制 造业、教育、医疗以及其他诸多领域的机构了解复杂的系统, 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解决难题,及开发出全新的能力。
随着更多的物联网装置链接到云端,微软更加专注在云端的安全性。

当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行动装置、智能型手机和其他设备产生 的数据掌握在企业和政府手中时,理所当然,我们会担忧个人 隐私被侵犯,害怕无法掌控基于算法做出的决定,同时,基 于数据分析做出的观察和预测对个人经济产生负面效应的风险 也会增加。人们如果无法确信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,对于使 用云端服务就必定会心存疑虑。

政府可以制定适用范围广泛、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,为人们提供 法律保障,让他们确信个人资料储存在云端里安全无虞,也相信企业和政府有责任必须正当地使用高级分析和算法决策。
隐私保护架构不应过于严格,以致阻碍 政府、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以合乎道德的方式透过数据分析获 得洞见。有一种方式可以两全其美,使隐私保护架构既可达成 这一目标,又可降低侵犯隐私权的风险,那就是鼓励实施数 据集的去识别化,使得研究者无法将个人资料连结到特定的个 人。涉及敏感资料和高级分析时,隐私保护架构应赋予企业和 政府足够的弹性,对数据搜集的目的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内部工 作机制进行说明,以确保企业和政府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洞见, 提升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。
负责云

在增强人类能力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,人工智能(AI)几 乎前景无限。随着无人驾驶汽车、可以预测我们需求的个 人数字助理以及计算机化健康诊断的兴起,人工智能正在让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人工智能取得的最新进展包括 机器学习、推理和感知领域,而所有这些都是由云端运算 所推动。

透过快速、大规模地对数据进行分析,并将个人装置与整个数 据中心的运算资源相连接,云端运算已经成为提供人工智能服 务的主要平台。云端服务还可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人工智能 服务,虽然它们通常需要庞大的计算机密集型基础设施。
为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,各国政府应 制定法律和政策架构,提供数据获取权限,鼓励对人工智能技 术的投资,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值得信赖。人工智能的出现会 带来新的议题和质疑。为支持人工智能的创新、保护普世价值 观(如尊重个人自治和隐私),必须仔细考虑并审慎因应这些 新的议题和质疑。

落实法律和做法的现代化,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环境。人工 智能需要取得数据;机器必须取得大数据集,对其中的模式进 行识别,否则就无法「学习」。各国政府应仔细评估是否需要 修订与取得数据相关的现行法律,以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利 益。举例来说,在充分保护作品的表达性价值的同时,版权法 不应对从作品中提取数据进行原创性分析的行为加以限制,这 种行为在为人们提供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有用见解的同时,不会 与版权所有者形成竞争关系。涉及个人信息时,各国政府应当 在隐私权益和人工智能取得数据所带来的益处之间谨慎权衡。 在提高云端运算的变革性影响力方面,各国政府也可以发挥重 要作用,例如政府可以鼓励公司为共有资源库提供数据,将之 用于数据分析,并在不公开商业秘密或专有信息的前提下共享 分析结果。此外,各国政府应在保护隐私权和国家安全的前提 下,确保公众有权对政府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。

 

包容云

在2050年, 地球6成的人口将会居于亚洲。 我们得在整体性的安全架构下积极地把科技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里。 同时我们的确保科技所带来的繁荣与进步也给亚洲各社群受益。 这可就是包容云的理想。